近日,國內著名籃球媒體推出一份“中國男籃現役最佳陣容”名單,這份名單分為一、二兩套陣容,其中,楊瀚森以54380票的絕對優(yōu)勢成為“票王”,與曾凡博、趙睿、周琦、趙繼偉共同組成了第一陣容。而第二陣容則由郭艾倫、胡金秋、李凱爾、崔永熙和胡明軒構成。盡管這份名單匯集了當今中國籃壇眾多響亮的名字,并且票選過程看似熱鬧非凡,但其結果卻并未獲得外界的一致認可。許多理性的球迷和評論者在審視這份名單后,紛紛提出了尖銳的批評,認為這更像是一場人氣的比拼,而非基于球員真實實力的評選。其中,有三名球員的上榜,更是成為了爭議的焦點。
首先引發(fā)爭議的,是入選第一陣容的后衛(wèi)趙繼偉。平心而論,如果評選的是CBA聯(lián)賽的最佳陣容,那么憑借在聯(lián)賽中的出色表現和冠軍榮譽,趙繼偉的入選尚具備一定的說服力。然而,當評選的限定范圍是“中國男籃現役最佳陣容”時,他的位置就顯得不那么穩(wěn)固了。批評者認為,趙繼偉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,與他在國內聯(lián)賽的統(tǒng)治力存在一定差距,此次能夠力壓眾多好手進入一陣,更多是得益于他多年來積累的資歷,以及其背后強大的粉絲群體的支持。這種“熬工齡”式的入選,被認為是榜單專業(yè)性不足的第一個體現。同樣,入選第二陣容的郭艾倫,其當前的狀態(tài)和實力也受到了質疑,外界普遍認為,郭艾倫的上榜,更多是源于球迷對他巔峰時期的一種“情懷”,而非對其當下競技水平的客觀評價。
如果說對趙繼偉和郭艾倫的質疑還停留在狀態(tài)和表現層面,那么對于李凱爾的評選結果,則幾乎可以說是顛覆了人們對于實力評判的基本邏輯。作為這份名單中唯一一位現役的NBA球員,李凱爾僅僅被排在了第二陣容,這一結果令人啼笑皆非。有球迷用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口吻評論道:“一個打NBA的才進中國男籃現役二陣,那中國男籃得多強大???”像旅歐新星趙維倫,以及在國內聯(lián)賽中表現出色的孫銘徽、徐杰、林葳等后衛(wèi)球員,完全有資格出現在這份榜單的后衛(wèi)線之上,其中徐杰出色的擋拆處理球能力和控場節(jié)奏,更是國家隊層面所需要的。
“飯圈文化”對于體育領域評選的深刻影響。在綜合考量實力和陣容適配性之后,小編也有了心目中更具說服力的第一陣容名單,即由楊瀚森和胡金秋搭檔內線,鋒線上由李凱爾坐鎮(zhèn),后場則由攻守兼?zhèn)涞内w睿與胡明軒組成。這份名單雖然也只是一家之言,但其背后所遵循的實力至上原則,或許比單純的人氣投票,更能代表中國男籃現階段的真實水平。最強的還是08屆姚明帶領的那支中國男籃!各位球迷,你們覺得呢?